学科方向

发布者:物光学院发布时间:2019-06-03浏览次数:260

  • 物理学

  • 学科简介

    51白菜主頁欢迎您物理学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4年获批光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团队队伍建设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科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实验室“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以及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山东省“光纤通信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结构分析与动力学实验室”等。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团队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天山青年学者1人,山东省物理学类专业及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校双百工程人才8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15人。

    目前学科拥有省级称号人才3名,分别担任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和医学成像物理方向带头人;近两年学院共有8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双百工程”人才称号。科研方面,常强教授组建国内首支天文物理化学科研团队,在星际氢气形成机制方面成果被Nature报道;在共振X射线散射理论研究方面发表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2篇,相关工作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矢量光场方面工作发表Optics Letters等顶级期刊文章十余篇;王操博士因在铁基超导体方面的相关工作获2013年国家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并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1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与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学科优势与特点

    多年来,本学科将物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低维材料与器件、纳米光子学、X射线光谱学、天体分子物理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创新性的前沿研究工作,并取得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目前已形成了凝聚态物理、光学、计算物理三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学科方向。近年来以第一单位在Phy. Rev. Lett.J. Am. Chem. Soc.Opt. Lett.Astrophys. J.等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计算物理方向带头人具有多年的国外留学工作经历,2014年回国后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天体物理化学研究团队,在星际氢气形成机制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被Nature作为亮点工作报道;基于共振X射线拉曼散射方面的原创性理论工作在国际顶尖物理期刊Phy. Rev. Lett.上发表论文2篇;在新型铁基超导材料探索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相应工作在国际权威期刊J. Am. Chem. Soc. 发表;基于几何相位调制,首次实现了横向增强光针,相应工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Opt. Lett.上。近五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26项,总经费2000万元;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被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

  • 学科方向

    ----凝聚态物理主要依托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技术,研究低维、小尺度体系中的基本物性及其潜在的应用方案。主要工作包括低维原子级尺度的基本物理和化学过程、单分子体系中的新奇量子现象、新型层状铁砷超导体的材料探索及元素替代效应、准二维材料中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量子调控以及一系列光催化、太阳能利用以及光子器件中材料的设计和性能的改进研发。本学科方向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在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

    ----计算物理: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通过数据采集、数值计算和数字仿真等技术手段发现和研究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该方向重点开展天体物理、强场激光动力学及X射线光谱学、计算材料、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磁等离子体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本学科方向研究队伍精干,有优越的计算条件,近五年本学科方向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  高水平论文50余篇。

    ----光学:致力于新一代光纤激光器及光场传输操控基础科学问题及应用技术领域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基于新材料的高品质光纤激光调控、激光在大气及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光学微操纵、超高灵敏度传感以及纳米显微成像。该方向涉及物理学、材料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热点领域,既包含基础研究又涉及初步应用,交叉融合、协同推进是本方向的特色和优势。本学科方向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

  • 光学工程

  • 学科简介

    本学科现有导师27人,拥有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人,山东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有海外学术背景的11人。本学科紧密结合光电、半导体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在光电精密仪器、光纤光子器件与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以及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近五年共承担纵、横向课题45项,总经费800余万元。主持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13项、其它各类项目21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能源界国际埃尼提名奖1项;学科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8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1部。